今年夏季高峰用电期间,电力负荷连续刷新历史最高记录,这对电力供应构成了极大的考验。然而,我国的电力系统表现出了卓越的应对实力,成功顺利通过了首轮高温高负荷的挑战。
负荷新高
在今年的迎峰度夏阶段,电力使用量持续上升。7月4日、7日、16日、17日这四天,我国电力负荷屡次刷新历史记录,达到15亿千瓦以上,峰值甚至高达15.08亿千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57亿千瓦。江苏、山东、广东等19个省份的电网负荷共计46次突破历史最高点,这一现象凸显了电力需求的显著增长。
供应平稳
7月3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刘明阳指出,自夏季开始,各类调节性电源已全面启动,电煤、天然气等基础燃料供应充足。在上半年,全国新增的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7月份以来,新增投产的装机容量更是超过1000万千瓦。这进一步稳固了电力保供的基础,确保了全国电力供应的稳定和有序。
高温影响
自7月份起,我国各地气温普遍上升,多数地区的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高出1至2摄氏度。这种高温天气与南方地区的“出梅”现象叠加,导致闷热天气的出现。此外,得益于上半年5.3%的GDP同比增长,各地电力需求迅速增长,与6月下旬相比,电力负荷增长了超过2亿千瓦。
后续挑战
刘明阳提到,在迎峰度夏阶段,若多个地区同时出现高温,全国电力负荷有望超过15.5亿千瓦。据预测,8月上旬仍将出现高温天气。极端气候和广泛持续的炎热天气将加剧电力供应的保障难度。目前,华东、华中以及南方部分省份在高峰时段面临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
应对措施
国家能源局将致力于提升电力供需状况的监测与分析能力,增强常规电源在高峰时段的发电效能,并对电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针对各省份,将实施差异化的电力保障策略,力求在夏季高峰期实现电力供需的稳定与可控,坚决维护不拉闸限电的底线,保障民众的用电需求。
总体保障
尽管遭遇诸多挑战,全国电力供应整体上仍得到确保。得益于前期充分的准备和一系列应对措施的落实,我国电力系统成功通过了首轮考验。未来,我们将持续监测天气状况和电力需求,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在这种背景下,众人纷纷探讨国家能够实施哪些策略以增强电力供应?敬请于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同时,别忘了为文章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