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19日,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在成都成功举行,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论坛以“保护自然珍宝、共同描绘和谐之美”为核心议题,激发了社会各界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极大热情。针对国家公园建设的实际成果和未来的发展规划,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论坛活动丰富
本次论坛活动安排充实,包括开幕式、主论坛、三个分论坛以及主题成果展览等环节。在三个分论坛环节,聚集了4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他们围绕“政策创新与实际探索”、“全民参与与社区管理”、“旗舰物种保护与监测技术革新”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主题成果展览通过运用视频、图片以及实物等多种展示方式,全方位展示了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及科研监测方面的众多成就。
“5”展呈现成就
数字“5”代表着五个国家公园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该展览综合运用了视频、图文以及实物等多种展示手段,为每一个国家公园精心设计并设立了专门的展区,使观众仿佛亲临其境,深刻体会到公园建设的辉煌成就。展览内容广泛,涉及生态环境、物种保护等多个领域,让公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国家公园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4”展展示科技
四家国内行业领军企业的科技产品展览(简称为“4展”)以“现场设备展示”与“五园远程连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该展览全面呈现了尖端科技在国家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包括监测仪器和数据分析技术等,显著展现了科技在公园生态保护与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旗舰物种恢复
国家公园的设立显著促进了关键物种野生种群数量的稳定上升。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区域内,13个局域种群的栖息地已实现有效连通,同时成功构建了6条生态通道。另外,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引入了智能监测系统,有效提升了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数量,从试点阶段的27只和42只分别增加至大约70只和80只。自武夷山国家公园被纳入江西省的管理范围,便实施了全面的保护措施。在这一保护工作的过程中,陆续有众多未被记载的物种被发现。同时,黄腹角雉的数量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强化动物保护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及相关机构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编制了周密的保护计划,推动了多个重要工程项目的实施,并确定了17个对野生动物生存至关重要的栖息地。此外,他们还成立了多个国家级的旗舰动物保护研究机构,致力于攻克科研难题和突破保护瓶颈,旨在为野生动物创造更加优越的生存条件。
未来稳步推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式公布了以国家公园为核心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建设的相关战略安排。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其核心是实施系统化的管理,并严格遵守既定规划进行执行。依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稳步推进国家公园的设立工作,并同步大力开展生态治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截至目前,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已吸纳了34个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的建立已取得显著成果,展望未来,其发展潜力不容忽视;然而,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区域发展之间寻求最佳平衡,依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议题。我们诚挚地邀请广大读者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同时,也热切期待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加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