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超50只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公募基金发行咋了?

近期,基金市场异常活跃,多只主动型基金提前完成了募集工作,科技类基金成为市场焦点,与此同时,债券型基金的赎回情况亦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基金提前募集潮起

近期,公募基金市场发行活跃,新成立的基金数量呈现增长趋势,募集进度明显加快。据Wind数据,截至7月31日,当月共有52只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期或开放期。例如,汇丰晋信港股通核心资产股票基金,原定募集时间为7月21日至10月20日,但已提前至8月8日完成募集。

主动基金崭露头角

以往提前终止募集的情况多见于指数类产品,而此次众多主动管理型产品亦纷纷效仿。观察投资领域,科技主题基金受到市场热捧,例如兴合景气智选混合基金、华泰柏瑞上证科创板半导体设备主题ETF联接等产品均提前结束了募集期,这一现象反映出市场对于此类基金的高度认可。

自购助力发行

新基金发行市场在缩短募集期限的同时,基金管理人频繁进行自购行为。伴随新基金发行步伐的加快,大量新增资金预计将陆续进入市场。在7月30日这一天,就有多达14只基金宣布基金合同正式生效,市场对于资金流入的预期得到了显著提升。

债基赎回增多

债券的赎回权是什么意思_债券募集是什么意思_

7月份,债券型基金的赎回数量显著上升。至7月31日,招商基金和恒生前海基金分别发布通知,指出其管理的债券型基金遭遇了大额赎回。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统计,自7月份起,已有超过30只债券型基金发布了大额赎回公告,并提升了份额净值的计算精度,债基赎回现象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赎回原因分析

一些机构分析指出,债券基金赎回现象的出现,主要归因于利率的波动所引发的赎回压力增大。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这次的赎回行为主要是为了实现盈利并防范风险,并非像2022年末那样出现了大规模的赎回潮,然而,对于赎回情况的变化仍需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持续的关注。

权益布局谨慎

尽管市场行情有所回暖,然而,大多数机构在经营策略上并未作出调整;它们在产品的新发行和布局上,依旧以指数型产品为核心。目前,市场估值并未触及低位,存在一定程度的阶段性调整风险;同时,机构在权益类产品的宣传与营销方面并未进行大规模投资,主要担忧市场可能的回撤会对投资者的体验造成不利影响。

请问您如何看待目前基金市场的这些动向,它们可能维持多长时间?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并积极参与互动。同时,请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