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新增19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近期,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领域喜讯频传。众多传承者在其专业领域不懈努力,让这些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他们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和坚定的信念,共同编织出一个个令人感动的非遗传承故事。

独木冲浪技艺传承

自1985年7月份开始,谢在军便跟随其伯父学习“独木冲浪”技术闽东畲族文化民歌,经过数年的磨砺,到1990年,他已熟练掌握了这项运动的各个环节。自2001年始,他开始频繁地组织相关的表演活动。到了2017年,他正式成立了独木冲浪队伍,并展开了系统的训练。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培养出来的徒弟们中,共有3人获得了国家级的荣誉奖项,4人成功达到了一级高级技术的水准,另有2人获得了工艺美术师的荣誉,这一切共同奠定了一个优秀的技艺传承框架。

民间剪纸技艺革新

金素清,拥有长达28年的职业生涯,师承袁秀莹。她专注于将传统文化与民间剪纸艺术相融合,致力于传承这一技艺。她撰写了《非遗进校园——剪纸大讲堂》系列教材,同时参与了《柘荣剪纸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闽东畲族文化民歌,她指导的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成为剪纸领域的新生代中坚力量。

红茶制作技艺获奖

闽东畲族文化民歌_ 宁德省级非遗传承人 _

寿宁高山红茶与坦洋工夫茶的制作技艺领域,相关传承者已取得显著成果。他们在“中茶杯”、“闽茶杯”等众多赛事中,指导的茶样频获嘉奖。郑明星从事此行业已逾30载,他既坚守传统,又敢于革新,对多个制作环节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提炼与总结。

红糖白茶技艺坚守

卓立云已投身于福建红糖制作技艺(福安)的传承与保护事业长达48年之久。郭陈胜在福鼎白茶的制作传统和茶园管理领域积累了30年的丰富经验。他积极推广白茶技艺,将这一技艺引入校园、社区及农村,累计向超过800人传授了相关知识。除此之外,他还撰写了多篇相关文章,并成功培养了16名徒弟,其中已有3人被认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

传统建筑技艺营造

在传统建筑技艺领域,涌现了一批杰出人才。自2004年以来,有位师傅专注于研究木拱廊桥的古老建造技术,并成为屏南县木拱廊桥建筑工程队的关键领导。而在1979年,另一位匠人精通传统建筑建造技术,在浙江庆元等地成功构建了四十余座传统民居。身为“林木兴”剪刀品牌的第十三代传人,他精心培育了12名学徒,并持续致力于促进刀剪行业的传承与进步。

畲族技艺文化传播

林章明在服饰制作行业深耕细作已满31载,对闽东畲族的传统服饰工艺有着深刻把握。自2019年起,他致力于雷氏青草药制作技艺的传承工作,大力推广畲族医药知识。他已将畲族医药引入乡村、校园、社区及企业,参与各类推广活动百余场,显著提升了公众对畲族医药文化的认知。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展示了非凡的技艺,为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您是否知晓身边有哪些令人敬仰的非遗传承者所经历的感人故事?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在评论区分享这些故事,并请点赞及转发本文,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共同重视非遗传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