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8个习惯竟与糖尿病息息相关?你中了几个

您是否知晓,在日常生活里,那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和习惯,实则与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联。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揭示哪些行为正在潜移默化中增加患糖尿病的可能性。

饮食时间影响大

2022年,《糖尿病护理》期刊的研究报告显示,晚食晚餐对血糖控制产生负面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晚餐进食时间过晚会使胰岛素水平降低6.7%,同时葡萄糖水平上升8.3%。总体而言,晚餐进食时间越晚,血糖水平相应越高。鉴于此,许多人倾向于提前晚餐时间,且在睡前4小时内不进食,这一做法被视为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具体来说,早餐应在上午8点之前摄入,而晚餐则需在晚上7点之前结束,这种饮食习惯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

红肉摄入需控制

现有研究显示,过度摄入日常红肉与糖尿病发病概率的提升密切相关。相较于那些红肉摄入量较少的人群,那些每周食用红肉两份或更多的人群,其罹患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明显上升,且这种风险会随着红肉摄入量的增多而逐渐上升。鉴于此,公众有必要对红肉的摄入量进行合理控制,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甜饮风险不容忽视

研究数据显示,饮用含糖饮料及人工甜味剂饮料与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存在关联。与那些较少饮用甜饮的人群相比,每天至少喝两杯含糖饮料的人,其糖尿病风险会上升41%;而每天至少喝两杯含人工甜味剂饮料的人,风险则会增加11%。即便提升运动强度,甜饮品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亦难以完全抵消,鉴于此,降低甜饮的摄入量变得尤为关键。

饮酒危害多

饮酒者中,不少人的血糖水平偏高,甚至患有糖尿病,这一现象在偏爱啤酒的人群中尤为明显。啤酒的消化吸收速度较快,容易导致血糖水平急剧上升。饮酒行为会增加患高血糖和糖尿病的风险,因此,热衷于饮酒的人士应当保持警觉。

睡眠问题藏危机

研究显示,夜间照明入睡可能加剧次日清晨的胰岛素抵抗,进而引起血糖失控,长期如此可能诱发糖尿病。对于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群来说,他们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不良的睡眠状况会降低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即便饮食得当,睡眠不足也可能引发糖尿病。鉴于此,建议成年人每晚至少确保7小时的睡眠时长。

久坐危害极大

研究结果显示,连续六小时以上久坐的人群,其患上糖尿病及另外12种慢性病的几率会上升26.7%。如果这些人群每天通过进行剧烈运动来替换掉一小时的静坐,那么他们患上糖尿病等5种慢性病的风险可以减少11%到13%。运动不足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公众有必要重视并提升运动量。

各位不妨审视自身,在日常行为中是否出现类似问题?若发现确实存在,请立即着手改正。此外,我们诚挚邀请您为本文点赞,分享至社交平台,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