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5年间,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目睹了海上风电机组功率的显著增长,这一增长从6.7兆瓦跃升至26兆瓦。这一转变充分展现了中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态势,并为中国达成“双碳”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助力。
历史性时刻
12日上午,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受到了众多关注,全球规模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正式完成生产。该机组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制,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一成就展现了我国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技术的快速进步,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在海上风电领域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产业园区起步
九年前,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的规划构想初现雏形,彼时该区域还是一片辽阔的沙滩。与此同时,我国海上风电领域正面临海上大容量风机制造技术起步较晚的困境。雷增卷及其团队敏锐地发现了福建丰厚的风能资源,决心打造我国自主的海上风电产业,并以此为起点,开启了产业园建设的征程。
首台机组突破
金风科技在技术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成功研制并投入运行了一款6.7兆瓦级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福建闽东本田发电机组,这一成果标志着公司首款(套)产品的诞生。这一突破使金风科技正式进入海上风电大容量风机市场,同时也将挑战转化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机遇,为未来更高功率机组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链的形成
园区秉持“整体一盘棋”的原则福建闽东本田发电机组,对海上风电产业从上游到下游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周密规划。为避免产业建设的重复性,园区提供了量身定制的厂房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以此加速产业链的形成。到目前为止,园区已与超过50家地方企业,包括福建能化集团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福建海上风电产业链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装备国产化进程
程双宝见证了兴化湾海上风电场的发展过程。自2018年开始,一期样机试验风场引进了国外生产的风机;接着,二期工程全面采用了国产风机;这些变化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设备在自主研发和国内制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一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在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上的显著提升。
进军深远海
我国近海风电资源开发正逐步触及上限,全球范围内,向更远海域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主流发展方向。2023年7月,全球首台1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在平潭岛邻近海域成功并网,投入发电运行。这一重要成就,体现了我国在高端设备制造及深海施工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福州市积极采取具体措施,推动海上风电行业向前发展;这一举措正助力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注入可持续的绿色能源。
我国在海上风电领域已实现显著进展,展望未来,海上风电行业可能面临哪些挑战?我们诚挚邀请大家分享见解,踊跃参与讨论,并对本文表示支持,进行点赞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