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宁德市畲族歌舞团迎来了成立35周年的重要节点;自成立以来,该团一直扮演着民族文化传承的关键角色;在宁德的文化领域,它为事业发展注入了充沛的活力;展望未来闽东畲族文化对民歌,其发展潜力亦备受瞩目。
建团历程
1988年,宁德地区成立了首个以畲族文化命名的地市级国有文艺表演机构,即畲族歌舞团。宁德作为福建省内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特别是畲族的主要集中区域,其畲族人口数量达到20.52万。这一数字几乎占据了福建省总人口的半壁江山,并且在全国畲族人口中占据了四分之一的比例。因此,宁德地区被誉为我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畲族歌舞团的成立,为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平台。
佳作频出
宁德市畲族歌舞团经过35年的发展,对畲族歌舞进行了详尽的搜集与探究。他们成功打造了诸如《蓝色家园》、《太姥畲家情》、《五彩山哈》、《凤凰到此》等多部杰出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淋漓尽致地呈现了畲族的独特风采,而且还生动反映了宁德的地域文化风貌。该团凭借其作品赢得了全国和省级奖项180多项,显著提升了畲族文化在舞台上的璀璨魅力。
文化惠民
歌舞团始终紧密联系群众,专心致力于为广大民众提供文化服务。他们定期举办名为“闽东之光”的文化公益活动,将表演活动从室内剧场延伸至民众的居住地。截至目前,该团已成功举办演出逾1000场,将畲族文化直接呈现给民众闽东畲族文化对民歌,显著提升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在基层社区中广泛推广了畲族文化。
发展探讨
8日,宁德市畲族歌舞团成功举行了一场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在此次会议上,众多专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章绍同就畲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议题,提出了建立畲族民歌资料库、设立传承基地以及促进研究创作相结合等多项切实可行的建议。
创作方向
何利山,担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副团长的职务,提出建议,畲族歌舞团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应着重于继承和推广畲族的文化遗产,展现当代畲族民众的情感生活,并且致力于打造具有畲族特色的艺术品牌,以此明确歌舞团的发展定位。
创新融合
张先清,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的副院长,强调在促进畲族文化的保护及传承过程中,创新性的转变扮演着关键角色。他进一步提出,有必要深入挖掘畲族文化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中的潜力,并努力使其在新的历史阶段焕发出新的活力。
您如何评价宁德市畲族歌舞团在保护和发扬畲族文化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能否请您发表您的观点,并期待您的认同以及对本文内容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