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自称“山哈”的族群,在汉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过程中,虽然汉化程度较高,但依然执着于传承唱山歌的习俗。这一悠久传统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独特魅力?
畲族山歌概况
畲族人民主要姓氏包括盘、蓝、雷、钟,他们以畲语演唱的山歌内容极为丰富,涉及祭祀、婚嫁、殡丧、劳作等主题,广泛覆盖了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劳动或休闲之际,畲族人民常常吟唱几句山歌,用以表达事态、交流情感。这些山歌如同文字一般,承载着畲族的历史文化及情感。《大同畲族民歌》收录了超过三千首此类山歌。
口耳相传学歌
畲族人民由于缺乏本民族文字,他们的歌曲传承主要依赖于口头传授。位于大同镇永平村的75岁雷炳虎先生是畲族民歌的省级传承人。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家中晚餐后常围坐在火炉旁,父母亲便会吟唱歌曲。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他自小便开始接触山歌,并继承了畲族特有的学习歌唱的方法。
雷炳虎的传承之路
雷炳虎在当地享有盛誉,被誉为一位杰出的“民歌歌手”。在演唱过程中,他能够熟练地运用念唱、平声唱与高声唱等多种唱腔技巧,并精准把握韵律。他尤其擅长演绎《高皇歌》,这首歌曲描绘了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等主题,其旋律优美动听。在长达4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足迹遍布丽水及建德市内多个地区,搜集并整理了大量的歌词,最终整理出近3000首民歌手抄本,并将这些资料无偿赠予村民,供他们学习演唱。
畲族民歌内容丰富
《大同畲族民歌》展现了畲族民歌的丰富性,涵盖了传说故事、生活礼仪、劳动节气以及情歌等多种类型。在这些曲目中,婚礼歌尤为突出,婚礼期间,宾客们品尝喜酒时,歌声此起彼伏,营造出热闹非凡的氛围。在迎亲过程中,新郎需通过歌唱来借取炊具,演唱《借镬歌》闽东畲族文化对民歌,为婚礼增添了独特的趣味。
传承现状
大同镇附近的小学已转变为畲族民歌的传承中心。学校设立了社团活动,并举办了畲族文化节,同时建立了民族文化的展示空间。孩子们在学校的引导下学习畲族语言闽东畲族文化对民歌,吟唱畲族歌曲,这样的教学活动让青少年深入接触到了畲族文化,为畲族民歌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并接触到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
山歌的意义
畲族的山歌犹如一部生动的生活画卷,详细描绘了该民族的历史与现状。在劳动中激发斗志,在情感上抒发心声,山歌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承载了畲族的历史文化,更维系了民族之间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