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秋老虎”横行,即便在空调环境下,办公室里也让人汗如雨下,我忽然想起了在泰安中医院理疗科工作的老张。这位老兄上个月竟然前所未有地请了十天的病假,回来时,原本白皙的脸颊变得黝黑,还瘦了一圈,见到人总是唉声叹气,说自己的50岁腰龄似乎要提前退休了。
腰疼做CT还是磁共振?
老张的病得从今年年初说起。他当时是医院后勤维修班的班长,换灯泡、疏通下水道对他来说都是轻车熟路。他年轻时学过武术,所以搬运那些沉重的医疗设备从不需他人帮忙。就在6月18日那天,他正在拆卸一台旧的X光机,弯腰用力的一刹那,后腰突然传来“咔”的一声轻响,当时疼痛让他直冒冷汗,但他还是咬牙坚持到了下班时间。
接下来的半个月我完全陷入了迷茫。白天虽然在医院忍受着痛苦,但还能勉强度过,然而每天凌晨三点,疼痛总会将我从睡梦中唤醒。侧躺时,骨盆就像两块错位的积木,而平躺时,尾椎骨又感觉像是插进了膀胱。理疗科的老李给了我几贴他自制的膏药,当我掀开衣服时,只见腰眼处的皮肤红得如同烤焦的红薯,青紫的斑块沿着腰椎向两侧扩散。最让人尴尬的是打喷嚏,我不得不先蹲下,身体弓成虾米状,否则疼痛可能会让我跳起来,撞到天花板。
为什么影像片子要拍不同角度?
临近7月初,老张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于是他预约了本院dx影像科的主任李明。李主任轻轻触摸了他僵硬的腰部,在开具检查单时特别提醒:“先进行CT平扫,如果发现椎间盘有突出,再进行磁共振扫描。”检查室的蓝色硅胶垫冰冷刺骨,老张按照技师的要求,忍着不适不断变换着姿势——正面、侧面、斜面,机器的轰鸣声让他感到头痛欲裂。
7月4日,老张拿到了岱岳区人民医院的影像诊断报告,他的眼神顿时变得惊愕。CT片子上,腰椎第三节的突出清晰可见,但韧带是否粘连却无法辨认;而额外做的1.5T磁共振成像,就像层层剥开的烤红薯,高亮的水肿区域紧裹着脱出的脊髓核,压迫神经根的具体位置标注得十分清晰。将这两种检查结果并排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如同用手机上的放大镜仔细观察报纸上的小字,瞬间让人豁然开朗。
影像检查能当天拿结果吗?
拿到报告单的那天,恰逢“秋老虎”初次肆虐,气温高达40度,柏油路被烤得仿佛要冒出油来。李明主任站在阅片灯下,指着片子说:“你看,L3-L4椎间盘向左后方脱出,硬膜囊已经受到压迫并发生了变形。”附在报告单上的三维重建图片令人触目惊心,那弯曲得像香蕉的腰椎中段泰安附属医院dx影像检查报告单腰疼图片,突然向左拐了个弯泰安附属医院dx影像检查报告单腰疼图片,神经根被挤压得变成了细长的银色线条。
老张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初不该勉强坚持。虽然传统推拿可以缓解肌肉的痉挛,但脱出的髓核就像鼓胀的轮胎内胎,要将它回纳,就如同把泄气的气球重新充入空气,变得饱满。他必须遵医嘱,卧床休息整整两周,床头放着不同型号的热水袋轮流加热。每天,他的妻子都会用蘸了云南白药的湿抹布为他擦拭,那种油腻的气味,几乎能与他自己珍藏的二锅头相媲美。
中秋假期期间,我遇到了老张,他正和太极班的伙伴们一起练习动作柔和的“云手”。他腰间的核桃大小的膏药已经换成了新的,听说他在网上买的医用护腰带花了79元——与可能需要四五万的手术费用相比,这样的投入实在划算。如果你们身边有那些爱逞能、固执己见的硬汉,不妨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提醒他们养生并非等到疼痛成为形影不离的伙伴时才追悔莫及。觉得有用就点个赞,让更多人别犯咱们老张受过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