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修车店主竟在手机摄影大赛获奖?普通人如何脱颖而出

最近总有人问我,普通人如何利用手机摄影脱颖而出?今天我要分享的故事,或许能为你解开谜团——我的朋友老周,他在县城经营着一家修车店,一个平凡的店主,上个月竟然在“中国梦手机摄影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他的经历比任何教程都要实用,尤其是在这个暑假,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成为热门话题时,你会发现,优秀的作品并非源于相机,而是源自一颗观察的心。

手机摄影能拿国家奖吗?

老周在义乌经营着一家修车店已有十年,身上总是沾满了油渍,他的生活似乎与“艺术”无缘。去年夏天,因为店里生意繁忙中国梦手机摄影大赛,他随手拍了一张照片,上传到了朋友圈。照片中,晚上九十点钟的修车铺里,路灯亮着,两位身穿工作服的年轻师傅正半跪着修理货车,他们手中的转向灯光映照在脸上,仿佛汗水沾上了星星。照片的配文简洁明了,只有两个字:“生活”。

网友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人在留言中提到“这个镜头展现了中国工人的肌肉线条”。突然间,老周意识到手机竟然成了他得力的“第三只眼”。去年三月,他看到了“中国梦手机摄影大赛”的征集通知,虽然奖金不多,但主题深深触动了他——那就是“在平凡生活中展现的中国精神”。他轻轻抚摸着那款略显磨损的华为Mate 40,心中暗自思忖:以我的摄影水平,真的能胜任这项挑战吗?

没有单反相机,如何记录非遗的故事?在比赛开始的最初三个月里,老周的作品始终未能获得认可。他跟随参赛者们拍摄名山大川、政府大楼,但总感觉像是隔着一层薄纱。直到七月,"去景德镇度过暑假"成为了年轻人的疗愈之选,一段"00后女孩用手机记录陶瓷古法烧炉过程"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老周想起了自己家乡同样有一位被遗忘的老手艺人,那就是邻村的72岁竹编大师王伯。这位王伯所掌握的“经纬编织法”,是从他的爷爷那一代传承下来的,如今却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7月15日那天,他携带着两块刚修复好的旧手机电池,急忙往乡下出发。王伯的竹编工坊位于山脚下,那里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竹篾的香气。王伯正在编织簸箕,他那枯树枝般的手指在青黄相间的竹条间穿梭,晨光从屋顶的破洞斜照下来,为竹篾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边缘。老周静静地蹲在旁边,半个多小时不敢有所动作,直到王伯将最后一片竹条插入,他才迅速按下了快门。焦点并未聚焦于人脸,却巧妙捕捉到了竹篮收口时“最后一道弯”的弧线,那弧线明亮清晰——宛如老人弯曲的脊背,亦或是年轻人挺直腰杆的坚韧。

图片的说明文字引用了王伯的话:“竹子需先经受煮沸的考验,然后才能弯曲,最终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那一年夏天,老周凭借着两部充满电的手机,跟随王伯记录下了采竹、剥皮、晾晒的整个过程。他并不懂得摄影参数,只是牢记了摄影课上老师提到的“贴近生活”的理念——在拍摄剥皮时蹲得腿脚发麻,在拍摄烧煮时手机壳被蒸汽烫得有些潮湿,然而每一张照片都仿佛能感受到“手工的温度从屏幕中流露出来”。

普通人投稿中国梦手机摄影大赛,这4点你得注意

八月初,大赛的初审结果已经公布,老周的摄影作品《竹影里的传承》顺利跻身前五十名。他带我仔细阅读了每一项评审意见,感慨地说,这些意见里蕴含着丰富的“血泪经验”。

普通人手机摄影技巧_手机摄影获奖经历_中国梦手机摄影大赛

1. 别追热点追生活他人镜头聚焦景德镇的青花瓷,而他镜头下的则是村口的老竹编——非遗文化不仅仅是网红们的打卡地,更是我们身边即将消失的宝贵财富。

2. 不用特效用细节参赛作品未经过滤镜处理,竹篾上的细刺、王伯难以洗净的指甲缝隙,这些细节反而比经过处理的糖水照片更能触动人心。

3. 故事多留白王伯的组图中,没有让他摆拍的照片,其中第六张特别记录了角落里堆放的新式塑料筐,旁边附上了这样的文字:"老师傅说,能卖掉一个就卖一个。"

4. 手机比单反更懂普通人老周曾用“夜景模式”捕捉王伯深夜编织竹篮时灯光的景象,画面中噪点众多,然而,却给人一种仿佛星星落在竹条上的错觉,甚至比专业相机拍摄的效果还要出色。

获奖之后,生活会有所改变吗?在杭州举办的决赛颁奖典礼上,老周身着一袭新衣,领奖时左手紧握着擦车用的鹿皮布,以防手心出汗导致握不住奖杯。虽然二等奖的奖金并不丰厚,但他的照片却被精心制作成易拉宝,置于展厅中央的显眼位置,旁边则是那位知名摄影师拍摄的港珠澳大桥照片。

令人惊讶的是,半个月之后,县文化旅游局主动联系了他,询问他是否愿意陪同他们一同去寻找王伯。原来,他拍摄的竹编作品触动人心。如今,王伯的竹编工坊已经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点”,在暑假期间,这里总是挤满了拿着手机拍照的学生们。老周的朋友圈新增了一个分类标签:#县域工匠计划#,其中最新的一条动态是他拍摄的一位90后姑娘学习竹编的照片,并附上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梦并非仅仅是宏大的叙事,而是在这些曲折蜿蜒的生活中,传承着我们的文化”。

前些日子我半开玩笑地问他:“如今算是民间摄影师了?”他正忙着给货车换轮胎,手机搁在工具箱上充电,屏幕上显示的是王伯获奖时开怀大笑的模样。“哪是什么摄影师,”他摇了摇头,“我不过是个擅长修理手机、更能洞察生活的修车师傅。”

若你手中也握有一部手机,那么这个秋天可以效仿老周的举动:别一味追逐网络上的热点,转而深入巷弄,记录下修鞋匠手工钉鞋的情景,或是去菜市场,捕捉那位卖土豆淀粉的婆婆身边升腾的雾气,亦或是效仿那些“前往景德镇的年轻人”,为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手艺留下珍贵的影像。归根结底,在普通人的视野中,蕴藏着最为感人的中国故事。

请分享你手机中记录的“普通中国生活瞬间”,在评论区展示照片,获得点赞数前三名的朋友将获得老周亲手制作的手修手机膜(虽然实用性不高,但充满温情)!

济南市章丘区妇幼保健院 玉田县妇幼保健院 渭南高级中学 华龙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关于站点

闽东之光影像中心是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的一家专注于影像文化传播与艺术创作的专业机构,致力于通过摄影、影像记录与艺术展览等形式,挖掘、展示并传承闽东地区(宁德市及周边)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与民俗文化。中心以“记录时代、传播文化、服务社会”为宗旨,成为闽东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地址:周宁县狮城镇西街201号狮城国际三楼 邮箱:znw5631966@163.com 客服电话:400-928-2212 工作时间:工作日 9:00-20:00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