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鲤鱼溪的神秘传说?色彩斑斓的鲤鱼竟闻人声而至

周宁县的鲤鱼溪,其村落规划遵循了“洛书河图”与“八卦”的指导思想,郑氏祖先在此约500米长的水域选址,构筑了拥有800多年历史的鲤鱼文化。如今,这一历史传承丰富的鲤鱼文化在旅游开发中重焕生机,吸引了众多目光。

全域旅游契机

2017年,周宁县正式确立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中,鲤鱼溪景区被选为全县的示范点,并率先开始实施。景区管委会的马晓明负责人指出,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包括其自然风光以及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而鲤鱼文化则是景区的核心。为了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周宁县鲤鱼溪,有必要深入挖掘鲤鱼文化的内涵,并赋予景区新的活力。

协会传承文化

2017年底,周宁县旅游局联合景区管委会向村民征询景区发展建议。郑新鸿主动提议,自己负责组织年轻人开展鱼祭仪式表演,此举获得了相关部门的赞同与扶持。次年1月,他成功率领20多名村民成立了鲤鱼溪民俗保护组织。目前,每个周六的下午一点,鱼祭表演已经固定成为一项惯例活动;协会的成员们均穿着统一的服饰;他们正在进行一场传统的仪式展示。

多元文化挖掘

鲤鱼文化的复苏带动了众多传统文化的复苏。在“三月三”这个时节周宁县鲤鱼溪,长达千米的板凳龙在溪流旁轻盈舞动,仿佛一条绚丽的彩色巨龙。景区管理处的马晓明指出,周宁县与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共同合作,投入了超过1.5亿元人民币,对水域、交通和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同时修复了建筑,并实施了“四个一批”计划中的33个项目。

文创元素注入

周宁鲤鱼溪历史文化_福建浦源村鲤鱼溪旅游_周宁县鲤鱼溪

周宁县正努力营造一个对文创青年具有吸引力的环境,并已取得显著成效,吸引了众多青年入驻。以鲤鱼溪87号的鲤鱼溪画院为例,其内部的画作及相关产品颇受游客青睐。同时,鲤鱼溪工坊、茶茶馆、文创中心、书画院以及汉服租赁馆等也纷纷加入,为景区带来了新的生机与特色。

合作共建公园

2018年6月,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与周宁县政府就鲤鱼溪国家级鱼文化主题公园的共建达成一致意见,并正式签订了相关协议。双方在公园的规划与建设、鱼类资源的增殖放流、文化博物馆的规划与建设,以及优质鱼种场的设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了鲤鱼文化的持续兴盛。

旅游带动发展

游客们对鲤鱼溪的变化给予了高度赞扬,这一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访客,进而推动了上洋、吴山底、潘山底等地的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的繁荣,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收益。鲤鱼溪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显得格外璀璨,其未来的发展潜力让人充满憧憬。

您如何看待鲤鱼溪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以持续传播和传承鲤鱼溪的独特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