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济南市柳埠街道的柏树崖村仍属于贫困村行列,当时返乡青年刘士健尝试经营农家乐,但发展前景并不乐观。然而,时至今日,随着一家民宿的兴起,村子悄然发生了变化,这段故事值得深入挖掘和了解。
创业抉择
2015年,刘士健结束了他在外地的奋斗生涯,回到了柏树崖村,怀揣着创办农家乐的雄心。然而,彼时的农家乐市场已趋饱和,他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次年,驻村的第一书记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民宿的构想,刘士健从中看到了一线曙光。然而,这一提议在村民中引发了广泛的疑虑,因为“民宿”这个概念对于贫困村的村民们来说太过新颖。尽管如此,刘士健并未动摇,他决定前往南方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
艰难起步
2017年年末,刘士健动用了家中两代人的储蓄,重建了26间客房。这一举动在当地村民看来颇为费解,他们不理解他为何在外辛苦打拼后,又选择回来进行所谓的无谓劳作。当时,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寻求发展,他的回归显得与时代潮流相悖,他本人也时常陷入自我质疑。到了2018年,民宿开始营业,但初期却门可罗雀,客流量极为稀少。
积累口碑
在冷清的形势下,刘士健并未气馁。他运用所掌握的营销策略,致力于提供高性价比与优质服务。他策划了特色活动,成功吸引了淄博、泰安、聊城等地的游客,并将目标市场锁定在朋友聚会、团队建设和家庭旅游等领域。民宿巧妙地融入了农耕文化元素,既保留了乡村的原始风貌,又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因此逐渐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生意爆发
2019年,刘士健的民宿业务实现了迅猛增长,即便在工作日,客房也常常供不应求。他认识到单凭个人能力难以应对,于是邀请了专业的管理团队加入,并着手学习网络营销和标准化管理模式。同时,他还积极推动本村妇女就业,亲自为她们提供服务技能培训。在旅游旺季,刘士健每日都忙碌不堪,从早到晚都在为宾客的需求奔波劳碌。
带动回乡
柏树崖村因民宿的兴起而焕然一新,同时也点燃了年轻人返乡的激情。刘士健目睹了村中长者脸上的喜悦,心中感到无比欣慰。得益于地方政府在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他对于回乡发展的决定更加坚定。目前,民宿的客房数量已增至42间。
未来期许
散落在山林中的民宿,为游客提供了开窗即见青山、体验乡村魅力的机会。刘士健表示,尽管难以预知十年后的变化,但他为村庄的改善贡献了力量感到欣慰。他期望有更多的人能够领略柏树崖村的美丽,同时也期待村子未来的发展能够持续向好。
刘士健的返乡创业模式是否能在更多乡村得到复制与推广,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我们诚挚邀请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也请您为本文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