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门诊观察到,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双小腿出现红色皮疹感到担忧,一旦提及“过敏性紫癜”便显得焦虑不安。实际上,这种病症目前有新的命名,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自愈,然而,仍存在误诊的可能性。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疾病名称更迭
曾经广为人知的“过敏性紫癜”,现已被众多临床医生更名为“IgA血管炎”。这一名称的更替,标志着从旧称向新称的转变,众多家长对旧称仍记忆犹新。实际上,该疾病本质上是自限性血管炎的发作,与血液系统中的紫癜性疾病有所区别。家长了解这一名称的变迁,有助于他们更准确地认识这一疾病。
确诊与误判
考虑到患儿既往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并且出现双小腿出血性皮疹,IgA血管炎的诊断相对明确。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患者可能起初表现为腹痛、便血或关节疼痛,而在数日之后才显现出双下肢紫癜症状。在此情形下,患者容易被误诊为常规的急性胃肠炎,甚至急性阑尾炎,从而未能及时将此病纳入诊断考虑范围。
皮疹发展情况
若孩子出现皮疹并持续剧烈活动,第二、第三天可能会出现大量新的瘀点状皮疹,亦或是瘀斑状皮疹相互融合形成大片。除了出血点之外,部分年龄在3岁以下的儿童可能会出现局部皮下水肿,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眼眶周围或身体因睡觉时重力压迫的部位。
关节疼痛状况
IgA血管炎引发的关节不适多为暂时性或游走性,常见于膝关节、踝关节或髋关节区域。此类症状多在疾病早期或中期出现,部分患者会感受到明显的疼痛,并伴有活动受限。然而,通过充足的休息或药物治疗,关节的不适感可以缓解,且不会导致慢性损害或留下后遗症。
消化道症状表现
约25%至50%的患儿可能会出现消化系统相关症状。一旦孩子出现此类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血液常规和凝血功能等检查,以排除血液系统中的其他疾病。此外,若患儿伴有腹痛或关节痛,还需检测大便潜血和尿液常规,以评估消化道出血或肾脏损伤等潜在风险。
治疗与观察建议
大多数IgA血管炎患者能够自行康复,医疗人员会提供相应的指导。然而,若患者出现严重且难以治疗的腹痛或关节痛,且口服止痛药无法缓解症状时,可能需要接受全身性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建议住院治疗。特别是对于合并肾脏疾病的儿童患者,大多数肾脏损伤情况会在最初的两个月内被发现,而成人的患病者更容易出现肾脏问题。
家长朋友们,当孩子出现此类症状,您是否首先联想到可能是IgA血管炎?我们诚挚邀请您参与评论交流,同时请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