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华畲族宫举办了一场具有民族风情的盛大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在这场活动中,名为“山海宁德·福籽同心”的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民歌展示,充分展现了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公众对畲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活动主办与承办
宁德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担任主办单位,宁德市畲族文化发展促进会负责执行承办职责。双方协作紧密,对活动进行了细致的策划,旨在传承和推广畲族文化。主办方期望闽东畲族文化对民歌,通过此次展览,能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畲族原生态民歌的独特韵味,并借此为民族文化交流开辟新的契机。
宁德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一直致力于推动民族文化的兴盛。此次举办的活动,被看作是一次创新尝试,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畲族文化的独特吸引力。
歌手精彩演唱
在演出舞台上,兰小燕、雷美娟等众多畲族音乐人登台献艺。他们演绎了《祖先颂歌》、《敬茶颂歌》等众多带有原生态风格的民谣,其中涵盖了双音、阿鲁调等五种独特的曲调。每首歌曲都蕴含着畲族人民的生活印记,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画面。
歌手们用饱含深情的嗓音呈现了畲族人民勤奋与开朗的精神风貌。观众们沉浸其中,那纯净而感人的旋律直抵人心。众多人由衷地感叹,畲族歌曲堪称“山哈”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其艺术魅力令人称奇。
现场互动活动
现场不仅展示了精彩的演出,同时精心策划了丰富的互动活动。包括竹竿舞的体验和仿银冰箱贴的手工制作等,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注意,并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游客们积极参与其中,对畲族文化的魅力有了亲身感受。
在竹竿舞互动区,游客们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欢快地舞动,感受着畲族舞蹈带来的愉悦气氛;与此同时,在DIY区域,参与者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专长,制作出富有个性化特色的纪念品。这种互动式体验有助于游客更深入地了解畲族文化。
畲族文化传承方式
畲族民族没有自己独创的文字,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口头传播。山歌演唱是畲族人民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他们文化娱乐的一大组成部分。在田间劳作时,他们会即兴对唱;而在每年的三月三歌会上,他们则会欢快地放声歌唱,畅饮佳酿。
畲族的独特传承方式使得其文化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畲族人民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民歌传统。这些民歌宛如沉默的史书,蕴含并展现了畲族的历史与文化。
畲族民歌非遗地位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正式作出决定,将畲族民歌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举措使得畲族民歌在中华民族的非遗珍宝中格外璀璨,成为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畲族人民深感自豪的,首先是他们的文化传统,同时,这一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珍贵元素。在本次展演活动中,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宣传推广,进而促使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畲族民歌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活动意义与影响
本次演出活动产生了重大意义,它不仅推动了畲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还深化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该活动有力地支撑了民族团结进步窗口的建立闽东畲族文化对民歌,使得各民族人民在交流互动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未来,此类活动有望得以持续举办,畲族文化有望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您是否也被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吸引?若您有机会参与其中,您最感兴趣的项目是哪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