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竟能诱导乳腺癌转移?新冠感染增加癌症患者死亡风险!这是真的吗?

经过初步的治疗,癌症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一些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扩散性癌细胞。近期的研究揭示,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触发这些细胞的觉醒。这一发现对癌症的治疗和预防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激发了广泛的深入思考。

研究新发现

今日,《自然》期刊发布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指出,流感病毒以及新冠病毒等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会导致人体肺部IL-6水平明显上升,并促使原本处于休眠状态的乳腺癌DCC表型发生改变。感染两周内,这些休眠癌细胞会迅速繁殖,最终可能形成转移性肿瘤。在此阶段,肺部中的CD4+T细胞对CD8+T细胞施加了抑制效应,这一作用有助于维持DCC表型的激活状态。

关联大型队列

该研究的结果与英国生物库等大型队列调查的结果一致,指出新冠病毒感染显著提升了癌症患者发生肺转移和死亡的风险。这种病毒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可能引起肺部炎症,并伴随着IL-6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以及免疫细胞数量的增多。在新冠疫情期间,IL-6受体拮抗剂作为一种可能的治疗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小鼠模型研究

科研团队采用MMTV-Her2乳腺癌转移性休眠小鼠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该模型中,小鼠在10至14周龄阶段,其肺部及其他器官会自发产生DCC。这些DCC能够持续存在超过一年,从而模拟人类癌症的长期休眠缓解期。研究结果表明,流感病毒的感染能够激发肺部休眠的癌细胞开始增殖。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其DCC表型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表明癌细胞可能已从休眠状态重新变得活跃。

关键因子作用

癌细胞休眠_癌细胞休眠期_

敲除模式小鼠的IL-6基因后,病毒感染对DCC的影响明显降低,转移灶的形成也得到了有效抑制。到了实验的第15天,小鼠肺部几乎无法检测到IL-6的存在,然而DCC的活性依然得以保持。研究者进一步推测,或许还有其他因素在发挥作用,以维持癌细胞的持续生长。

数据库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英国生物库的数据分析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显著提升了癌症患者的死亡率(相对风险增至1.82倍),尤其是在感染后的数月内,这种死亡风险达到了顶峰。Flatiron Health的数据库分析揭示,新冠病毒感染后,乳腺癌患者发生肺转移的概率有所上升,这一风险比值为1.44。这一发现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加剧了乳腺癌向肺部扩散的倾向。

临床决策思考

研究结果显示,呼吸道病毒对癌症康复患者的康复进程具有显著影响。在流感高发期,对正处于缓解期的癌症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或检查,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策略中的重点考量。此前在新冠重症治疗中使用的IL-6受体阻断剂以及JAK1/2抑制剂,或许能有效减少因感染而引发的癌症扩散风险。

癌症患者若不幸感染呼吸道病毒,其健康状况可能会遭受严重冲击。因此,在流感高发季节,是否将针对癌症患者的全面体检纳入常规医疗流程,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