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文化传承主要依赖口头传统。尽管缺乏文字记载闽东畲族文化对民歌,畲族的历史却通过世代相传的歌声延续至今。在我国最新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福建宁德地区的多个畲族文化遗产项目荣获入选。这一成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使我们能够深入闽东地区,探寻畲族歌声中蕴含的丰富文化价值。
非遗荣耀
上月,我国公布了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518个项目被收录。在这份名单中,福建省宁德市的表现尤为突出。其中,畲族小说歌、畲族民歌、屏南四平戏、寿宁北路戏以及霍童线狮等五个项目,凭借其独特魅力,成功跻身名录。宁德市作为全国畲族人口最密集、分布最广、历史最悠久的聚居地,入选的这些项目无疑是畲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充分彰显了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新年欢歌
在宁德地区的畲族村落,春节期间充满了欢声笑语。无论来客是谁,村民们都会热情地聚集在一起,共同吟唱山歌。他们先向彼此送上新年的祝福,接着分享自己和家人的近况。随后,他们通过山歌来展示过去一年的成就与喜悦,并畅谈来年的打算。这种以歌声为纽带的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展现了畲族文化的核心价值。
新婚习俗
畲族新婚青年在婚后首年,多选择正月初二这天,前往岳母家进行拜访。他们携带了猪腿、鸭腿、年糕、豆腐干等礼品,并将这些礼品装入木盆,用红布袋严实包裹。其中一位成员肩挑红扁担,挑着礼物前行。新婚夫妇身着民族服饰紧随其后。这一传统仪式体现了畲族对婚姻和亲情的珍视。在拜年过程中,山歌的互动更是为活动增添了无限乐趣。
葬礼送别
畲族长辈去世后,在举行丧礼的前夜,家属会请村里的长者为逝者吟唱告别之歌。这一仪式不使用乐器,仅以歌声作为传递情感的方式闽东畲族文化对民歌,被称为谣曲。这些告别谣曲中蕴含着对族人离世之痛以及对逝者在来世之福的祝愿。整个吟唱活动持续整个夜晚,家属也一直陪伴在旁,以此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畲歌传承
畲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未曾建立自己的文字系统,却凭借歌谣这一形式,将历史和智慧传承下来。畲族的小说歌和民歌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其内容广泛,从历史传说延伸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随着时代的更迭,年轻一代对畲歌的热情逐渐消退,使得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挑战。目前,政府以及相关机构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旨在保护和推广畲歌文化。
文化魅力
对闽东畲族的“国宝”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得以欣赏其歌声所蕴含的畲族文化独特魅力。歌声体现了民族的顽强与智慧,即便在没有文字的环境中,也能借助歌声传承文化。这些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不仅是畲族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瑰宝。在您沉浸在畲族的音乐旋律中,是否也会对这种通过歌声传承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